孩子越管越不听话?这4招,让你教出自律的孩子

摘 要

  “你说这青春期的孩子咋这么难管啊?上个网课,不好好听课,我也不能天天盯着他呀,成绩上不去,天天只想着游戏。什么奖励措施,惩罚措施都用过了,可还是老样子。这眼看着就

“你说这青春期的孩子咋这么难管啊?上个网课,不好好听课,我也不能天天盯着他呀,成绩上不去,天天只想着游戏。什么奖励措施,惩罚措施都用过了,可还是老样子。这眼看着就要初三了,考不上高中咋办?”

姐姐最近经常和我诉苦,说她儿子特别难管,究其原因就是孩子不自律。

这样的现象很常见,可是父母也不知道为什么“越是管教孩子,孩子越不听话?”

美国作者沙法丽·萨巴瑞博士在《失控: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?》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为什么越是管教孩子,孩子越不听话?并且结合自己实际的经历,教我们如何让孩子更有自律性。


他认为:

“不要尝试控制孩子,给予他们更多自己尝试的空间,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在反复的试错中,让孩子发现自身的韧劲。当孩子被信任,被理解,被倾听时,孩子才能自我确认、自我激励和自我实现。”

一、为什么孩子越管,越不听话?

孩子不听父母的话,父母就会着急上火,可能会训斥孩子,用各种方式惩罚孩子,结果孩子不仅没有乖乖听话,反而变本加厉地针对父母。为什么越是管教孩子,孩子越不听话呢?

1.管教模式削弱了孩子学会自我约束的能力

孩子不听话的时候,我们总会习惯性的威胁他们或是发出禁令。

使亲子关系变成了“囚徒-监狱长”的模式。

大多数父母都会认为没有威胁或奖励,孩子就不会主动做任何事。但是,如果父母成为纪律的执行者,就会让孩子觉得,他们天生散漫,需要得到教化。

拿姐姐家的孩子来说,姐姐威胁孩子如果上课打游戏就给他惩罚,这样使得他觉得,我就是需要被管教的,你不管我,我就是不学习的恶性循环。这样的管教削弱了孩子学会自我约束的能力,破坏了他们自我调节的内在潜力。

2.“管教”只是父母变相发泄情绪

“他们是我的孩子,所以他们怎么学习生活应该由我来决定。”许多人认为,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,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私有财产,他们必须听父母的话。

基于这种错误的观念,姐姐觉得有理由强迫或者威胁孩子学习。于是就会发生明明可以和孩子沟通的事情,结果最后演变成对孩子发脾气:“你要是想待在这个家,你就必须听我的!”这种“主宰欲”控制了她的情绪,孩子自然就会不愿意听从。

3.孩子不觉得管教是“为了他好”

父母在惩罚孩子时经常说一句话:“我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。”但是,孩子不会认为被父母骂、被禁足或被威胁是“为了他好”。

因为惩罚和威胁伤害了他们的自尊,他们会感到内心无助,这样做只会招致孩子的反感。时间一长,这种怨恨会逐渐演变成痛苦的自我厌恶,于是他们的生活学习就会变得杂乱无章,毫无尊严,陷入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。

二、如何远离管控的育儿模式,让孩子更加自律?

管教这种传统的育儿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这个自由、权利和认知逐渐增长的时代。唯有转变观念,让孩子拥有自律性,才能避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。那父母怎么做,孩子才能有自律呢?

1.遵从孩子内心的选择,避免不必要的冲突

遵循孩子的自然选择,让他们自己去体验,而不是为他们作出更多的理性判断,哪怕他们是自寻烦恼。

如果姐姐不按照自己的设想,一定要让孩子考好的高中,来满足她的需求,而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,看见孩子的需求,然后逐渐让孩子明白:他不是父母的傀儡,他来到这个世界是来奋斗、探索、茁壮成长和享受生命的,在这段旅程中,父母会一直鼓励他,尊重他的内心选择,但是他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。这样既不顺从也不反对他,避免了姐姐因为无法忍受孩子的消极情绪,而产生的冲突。

正如书中所说:

“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,允许他们跟随内心的感觉,那么语言往往是多余的。”

实际上,言辞很容易扭曲事实。我们只需要多陪伴孩子,不转移他们的注意力,不打扰他们的思考,不迫使他们超越自己目前的状态。那么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将逐渐学会自我反思的艺术。

2.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潜台词,让孩子对父母敞开心扉

我们透过孩子的反常行为,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了些什么。但是,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破译线索,就不会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,因此无法给他们提供指导方法。

姐姐的孩子喜欢上网课打游戏,姐姐看不出儿子行为背后的信息,只知道每天斥责他不思进取。她觉得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惩罚和威胁儿子,可是这些方法换来的是孩子更加沉迷于游戏。儿子的行为并非是对她的反抗,只是意味着他内心的混乱。

一旦姐姐认识到这一点,就可以理解孩子痛苦。她不再唠叨儿子不主动学习,而是多陪伴他,和他分享精彩的电影,与他一起阅读,甚至一起玩她向来不感兴趣的电子游戏。慢慢地,孩子想通了困扰自己的问题,变得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,他的消沉得到了改善,母子俩敞开心扉,不再互相伤害。

3.不过度保护孩子,让后果教育孩子

很多父母出于保护孩子的意愿,舍不得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的后果,总是习惯为孩子做这做那。我们完全可以退后一步,让孩子自主建立责任感,从而建立自律。

比如姐姐家的孩子,他上课时间玩游戏,老师讲的内容没听,作业不会做,考试垫底,这样老师不仅要批评,还要求他重新回看课程,补作业。他下次上网课时,一定会因为不想这样的后果再来一次而选择好好听课,渐渐地,孩子就建立起自律。如果妈妈对他进行处罚,他就得不到教训,只会讨厌妈妈。所以说让后果教育孩子比惩罚更能建立起孩子的自律。

4.给孩子要设定适当的界线,并严格遵守

给孩子设定适当的界限是很有必要的。界限必须是实用、明确和一以贯之的。姐姐如果在孩子打游戏方面设定一些界线,明确打游戏的时间规则,并且严格执行,孩子应该就不会出现,学习和游戏的混乱局面。当我们坚持原则设定界限,对管教的需要就会消失。

三、总结

《失控:孩子不听管教怎么办?》这本书,让家长找到教育孩子的秘诀。原来,管控孩子是达不到效果的,与其费尽心思管教,不如遵从孩子内心的选择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潜台词、设立适当的界限,让后果教育孩子,让他拥有自律性。与此同时多理解孩子的需求,和孩子建立爱的联结,少一些期待,多一些鼓励。每个家庭都能用有一个自律的孩子和不焦虑的妈妈。
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